6月14日,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(2025)》发布会在辽宁沈阳举行。《指南》首次推荐通心络胶囊作为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方案,尤其适用于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。其具有抗心肌缺血、改善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(IIa,B-R),能够有效挽救缺血心肌、保护心功能并减少并发症,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(I,C-EO)。这标志着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取得了重大进展。
通心络是根据中医络病理论研发的创新中药,由12种中草药组成,具有益气活血、搜风通络的效果。近年来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领域显著成果,其独特的三重保护作用、扎实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广泛的指南推荐,使得通心络成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,受到了国内外中西医学界的广泛关注。
通心络的三重保护作用
研究发现通心络带来了三重保护作用,尤其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不同病理环节中发挥了良好的效果。
1. 血液保护作用
通心络具备降脂、抗炎、抗凝及抑制血栓形成的能力。作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“金三角”方案,通心络与他汀类药物、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时,能够有效减少阿司匹林的抵抗性和副作用;而且与他汀联用时,更能协同增效。
2. 血管保护作用
通心络能够有效解除血管痉挛,抑制和稳定斑块。研究表明,通心络在解除血管痉挛方面的有效率达83%,成为唯一被推荐解除血管痉挛的创新中药。此外,通心络胶囊干预颈动脉斑块临床研究(CAPITAL研究)证实其能延缓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的进展。
3. 微循环保护作用
根据研究,PCI术后,5%至50%的患者会出现因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引发的无复流现象,而通心络通过激活eNOS(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),改善微循环,为心肌和脑组织提供良好的保护。
循证医学研究的良好结果
在循证医学的背景下,通心络经过20余年的研究,已获得多个有效的循证数据,尤其在改善心肌血流灌注、降低心肌无复流发生率、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等方面的作用,成为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的新方案。
通过临床研究取得的成果
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进行的ENLEAT研究中发现,基于标准西药治疗,加用通心络能够有效改善心肌血流灌注,降低心肌无复流发生率36%。同时,多个随机双盲试验表明,在应用通心络的患者中,心源性死亡率和再梗风险显著下降。
广泛的临床应用
通心络凭借扎实的循证医学证据,已多次获得国内外指南和专家共识的推荐,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药物。在动脉粥样硬化、冠心病、脑卒中等疾病的治疗方面,通心络展现出显著的临床价值,越来越多的患者得益于其治疗。
整体而言,通心络凭借其独特的三重保护作用和显著疗效,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。在国际市场上,通心络也在多个国家获得注册并已开展销售,成为中医药国际化的典范。